一、 我區十月份氣候及養殖池塘水質特點
進入十月份我區氣溫明顯下降, 10月內蒙古平均氣溫為5.8℃,初霜凍(秋初地面最低氣溫≤0℃的第一天為初霜日)時間在十月中旬左右, 進入十月份后晝夜溫差進一步加大, 白天溫度還會偏高達到15℃左右,夜晚最低溫度偏低達到3℃。
由于氣溫逐步降低, 以及我區養殖密度總體偏低,投餌量也偏低,導致池塘藻類生物量偏低,水色清淡,容易造成后期池塘水肥不起來引起池塘缺氧現象的發生。對于一些底泥過厚的池塘,池塘底質含有多種有害物質,同時水質又容易變濃變老,造成水質老化等現象。
二、病害預測
經統計我區80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點數據,其中預測報池塘面積2349公頃,預測報品種有鯉魚、鯽魚、草魚、鰱魚、鳙魚共5個品種。
十月份應重點防控細菌性爛鰓和腸炎、鰱打印病,病毒性鯉浮腫病及寄生蟲斜管蟲、錨頭蚤、絳蟲病等,還有草魚肝膽綜合癥、小三毛金藻中毒癥等魚類病害。
三、防控措施
10月份是水產養殖動物逐步停止攝食準備越冬的階段,同時又是水產養殖動物低溫期魚病流行多發階段。此間的魚病防控工作應遵循“預防為主,防重于治”的原則,從改善和優化養殖底質和水環境、添加改善飼料品質的添加劑(如免疫多糖、微生態制劑、中草藥等)、增強魚體自身抵抗力、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和科學的養殖方式等方面進行綜合防治。建議在計劃停食前十天做一次魚體健康檢查,如果發現問題,要及時確診,及時采取相應措施。
根據《國家標準漁藥及其使用技術》,參照“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0年1號”、“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0年2號”,選擇適用對癥的漁用藥物進行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預防和治療,并嚴格遵守施用劑量、施用時間和休藥期的規定。
四、預防方法
1.水體消毒。每半月至二十天全池潑灑含氯消毒劑對水體消毒一次,以殺滅水中的病原菌,用以防治細菌性魚病。為預防低溫期的一些病毒性魚病,還可以全池潑灑復合碘、蛋氨酸碘等和中草藥復配的消毒劑。
2.使用低溫型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進行生態預防。微生物的使用可以凈化水質,促進有益藻類生長,改良養殖環境,減少病源微生物的滋生,從而達到減少細菌性疾病和小三毛金藻的發生。
3.定期對底質進行改良,減少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滋生,減少細菌性和寄生蟲病的發生。
4.在停食前在飼料中拌喂中草藥(三黃散、利肝膽藥物)和抗應激藥物(維生素C),增強魚類體質和免疫力。
5、如果是鯉浮腫病病毒的疫區,對買賣苗種行為要嚴格按苗種產地檢疫管理制度進行管理。
在魚病診斷中建議依托水產職業獸醫師和官方獸醫師的技術力量,選擇適用對癥的漁用藥物進行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預防和治療,并嚴格遵守施用劑量、施用時間和休藥期的規定。
五、注意事項
1.養殖魚池附近有魚病發生時,應做好隔離,防止傳入。
2.魚池中的死魚一定要及時撈出,出現病魚和死魚的情況要做無害化處理,發病池塘的水域進行封鎖,避免交叉污染。
3.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藥物一定要遵照使用說明書進行。
4.對一些需要換水的池塘,一定要注意檢測水源水的水質指標是否符合漁業用水標準,以防將理化指標有問題的污染水引入越冬池塘。